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

莊子 內篇〈應帝王〉

莊子 內篇應帝王
南海之帝為儵,北海之帝為忽,中央之帝為渾沌。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,渾沌待之甚善。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,曰:「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,此獨無有,嘗試鑿之。」日鑿一竅,七日而渾沌死。
 以下是我看到某一篇章的解釋,感覺好獨特。
莊子是就人的精神需求,反對外在知識文化的建構,甚至以「渾沌死」表達其心中的強烈抗議。可是莊子所反對的不是知識系統本身的理論建構,反對的是華麗的文化形式對人類樸實本性的傷害。故莊子的重回渾沌的精神需求,不是一個「反智論」或「反智識主義」者。即文明有兩種走向,一是知識的文化走向,其方向是走出混沌,另一是精神的自然走向,其方向是重回混沌。這兩個走向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文化形式,各有其發展的規律,原本是不相妨害的,如南海的儵、北海的忽與中央的渾沌本來是可以相安無事,可是儵與忽卻自以為好心地要為渾沌鑿竅,就好像知識的人文系統反過頭來要指導精神的自然系統,彼此間必然發生了衝突,莊子的「渾沌死」的描述頗為傳神,意謂知識系統走入到精神系統之中,對人的精神系統沒有幫助,反而有所傷害,甚至被迫死亡。知識性的智慧反而增添了精神上的虛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